随着伊以冲突的不断激化,美军也要下场了,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已驶离南海,向西朝着中东地区方向航行,除了航母之外,航母群中的威尔伯号驱逐舰(DDG-54)(图2)、格雷德利号驱逐舰(DDG-101)(图3)和希格比号驱逐舰(DDG-123)也一起奔赴中东。 而随着美军的行动,英国威尔士亲王号也已经在红海区域,现在的中东已经有3航母和10+遁舰,不仅如此,根据《以色列时报》消息,“至少30架”美国空军加油机正穿越大西洋,报道称这是美国空军一次“规模空前”的跨大西洋部署。 看来随着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消耗,美军也不得不转战中东撑场子了,事实上,美军早已下场了,伊朗捡到了美军“标准3”拦截弹碎片,这意味着伊朗对于以色列的导弹打击,美军也下场了拦截了。 中东作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核心区域,堪称其战略命脉所在。这种核心地位源于美国在该地区构筑的“大三元”体系——美元霸权、能源控制与地缘主导权的深度交织。美国虽偏安北美大陆,地理上远离欧亚权力中心,但通过对中东的深度介入,获得了撬动整个欧亚大陆的战略杠杆,使其成为美国霸权的“命门”。 首先,中东是美元霸权的基石。1970年代,美国以军事保障换取沙特签订“石油美元协议”,规定石油交易必须使用美元结算,随后欧佩克国家全面跟进。这使全球石油贸易与美元绑定,形成“石油美元”循环体系,不仅巩固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更赋予美国通过金融政策掌控全球经济命脉的能力。该机制确保了全球对美元的持续需求,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核心支柱。
其次,中东是美国地缘影响力的战略支点。美国在此推行“离岸平衡”战略:一方面武装以色列作为地区“矛头”,利用其军事优势压制阿拉伯国家并制造安全焦虑,迫使沙特等国依赖美国保护;另一方面构建以伊朗为共同威胁的联盟体系,部署反导网络将盟友转化为遏制伊朗的前哨。美军中央司令部统筹该地区数万驻军及庞大防空体系,形成覆盖中东的军事网络。 而这些都离不开以色列这颗美国安插在中东的钉子,因此,美国和以色列是深度绑定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选择调西太航母战斗群前往中东的重要原因。 而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伊朗又在做什么呢?伊朗当前仍然深陷于内部斗争,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建立了独特的伊斯兰共和国体制,但是霍梅尼并没有做到解决内部矛盾和统一内部思想,就爆发了两伊战争,而这就导致了伊朗内部分裂。 面对国际上长期的孤立和制裁,伊朗国内的政治局面也不是完全一致的,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派系。总的来说,伊朗的领导层内部主要分成几派:保守派、改革派、温和派、务实派和激进派。其中,保守派和激进派在对外政策上想法比较接近,都主张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强硬对抗的态度。而改革派和温和派则更希望跟美国改善关系,寻求缓解国际压力并解除制裁。务实派的立场相对灵活,比较居中,具体偏向哪边有时不那么清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务实派似乎有和保守派靠拢的趋势。
虽然伊朗的最高领袖(现在是哈梅内伊)按宪法拥有最高的、最终的决定权,是国家政治和宗教事务的最终拍板人,但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的主张也能实实在在地影响伊朗的内政外交。总统和最高领袖的想法并不总是一致,有时甚至差别很大。历史上,像拉夫桑贾尼和鲁哈尼这种温和或务实派的总统,还有哈塔米这样的改革派总统,都曾主张跟西方接触、缓和关系,推动社会适当开放。这些方向很多时候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代表的保守强硬立场不太一样,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伊朗内部被渗透严重,伊朗内部安全体系更是被严重渗透,已成为其高层官员和科学家屡遭暗杀的核心症结。以色列甚至多次精准获取伊朗核设施资料,甚至偷运核文件出境,并在联合国公开指控伊朗核计划。此次以色列团灭革命卫队高层,以及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与伊朗高官会谈时被炸死,行动前伊朗虽收到线报警告,但未能阻止,都说明情报网已被渗透至决策层 包括现在在以色列的对抗中,伊朗对外的声音也不统一,比如你像哈梅内伊表示将彻底摧毁以色列政权,而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基则表示,伊朗准备就放弃和发展核武器达成协议。·阿拉基更是补充说,只要以色列方面停止在该地区的侵略行为,伊朗将停止对以色列的任何袭击。 但是在弃核这个问题上,伊朗对外的声音也不一致,比如有伊朗官员对外表示,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将是一次严重的升级,因为它将表明伊朗正在加速其浓缩计划,以生产用于制造核弹的武器级铀。
内部的斗争也影响到了对以色列的打击,以色列和美军一起都难以拦截伊朗的导弹攻势,但是伊朗的导弹攻势却多是炸炸大楼,而对以色列的机场、基地、港口等核心军事目标却难以下魄力,这就导致了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一直在持续。 如果伊朗的内部思想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真等到美军下场了逸富盈策略,那么伊朗真可能步叙利亚结局,当前,俄罗斯已经宣布从伊朗撤出部分公民,并暂停其驻德黑兰大使馆领事部门的运作。 这都说明了,伊以冲突即将升级!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