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近日在公开场合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向欧洲国家出售并最终转交给乌克兰的各类武器装备将全面提价10%。这一重要决策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批准,额外增加的收益可能会被用于支付未来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空中军事支援所需的庞大开支。值得注意的是派生资本,这一加价政策将涉及包括导弹系统、装甲车辆在内的所有对欧军售项目。
八月中旬的白宫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国际峰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特意换下标志性的军绿色制服,身着笔挺的黑色西装外套,与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了这场高级别会晤。在铺着白色桌布的长条会议桌前,各国领导人面带微笑,频频举杯,会议氛围显得格外融洽。与会各方均表态坚定支持乌克兰\"继续抵抗外部侵略\",跨大西洋联盟的团结表象令人印象深刻。据知情人士透露,欧洲领导人此次华盛顿之行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争取美国对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的明确承诺。
然而,在这场看似和谐的外交会晤背后,实则暗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交易。根据会后披露的协议内容,欧洲各国承诺向美国采购总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同时乌克兰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商还将与美国军工企业展开价值500亿美元的联合研发项目。这些数字远超此前外界预期,显示出欧洲在安全领域对美国的高度依赖。
展开剩余75%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欧洲领导人尚未踏上返程专机之际,美国财长贝森特就迫不及待地在福克斯新闻的黄金时段专访中公布了加价决定。贝森特面对镜头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向欧洲盟友出售的武器装备,最终都将用于支援乌克兰。特朗普总统决定对这些军售订单统一加价10%。这部分额外收入很可能会用于支付未来美国空军为乌克兰提供空中掩护所需的费用。\"他的这番表态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
这项突如其来的加价政策意味着,欧洲各国在采购美制武器援助乌克兰时,每笔交易都需要额外支付原价10%的附加费用。考虑到现代武器装备动辄数亿美元的单笔交易额,这笔额外支出将给欧洲各国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以最新型的F-35战机为例,单架售价约8000万美元,加价后欧洲盟友将多支付800万美元。
当前欧洲各国正面临严峻的财政困境。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整个欧洲地区的防务总支出已攀升至454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占地区GDP的1.9%。然而讽刺的是,这笔巨额军费中超过50%都流入了美国军工巨头的账户。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现象早已表达强烈不满,他多次在欧盟峰会上呼吁\"欧洲防务必须摆脱对美国装备的过度依赖\",主张优先采购欧洲本土研发的武器装备。但现实情况是,面对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大多数欧洲国家出于安全考虑,仍然选择继续采购性能相对可靠的\"美制标配\"武器系统。
更令人担忧的是,欧洲本土军工产业已陷入发展困境。过去十年间,欧洲各国用于自主武器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0.02%,这一比例低得惊人。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欧洲连完整的坦克生产线都难以维持,与美国的军工实力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特朗普政府的加价决定绝非一时兴起。今年4月,特朗普就签署行政命令,将对外军售的审查门槛从1400万美元大幅提升至2300万美元。这项政策调整明显是为了简化军售流程,加快交易速度,从而为美国军工集团谋取更多利益。统计数据显示,2023财年美国对外军售总额创下2380亿美元的新高,占据全球军火市场近50%的份额。这一惊人数字的背后,是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军工巨头持续不断的游说努力。
这些军工企业每年投入的政治献金超过2000万美元,在五角大楼高层中安插了大量\"自己人\"。在这种特殊利益关系的影响下,诸如\"花费9万美元采购市价仅100美元的普通零件\"这类荒唐交易,在五角大楼的采购系统中早已见怪不怪。
在这场军火贸易的博弈中,处境最为尴尬的当属乌克兰。泽连斯基此次访问白宫期间,特朗普竟直接摊开一张地图,声称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应当归属俄罗斯,这些领土约占乌克兰总面积的20%。尽管泽连斯基当场严词拒绝,但明眼人都清楚,特朗普政府当前更倾向于推动\"直接谈判\"而非\"先行停火\"。特别是在美俄双方在阿拉斯加举行秘密会谈后,特朗普的立场明显转向所谓的\"以土地换和平\"方案。
乌克兰的国家安全完全依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特朗普政府随时可以切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军援,以此对乌克兰政府施加强大压力。在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乌克兰就像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其国家命运完全受制于人。加价10%的决定再次印证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立场——将乌克兰危机视为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而非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人道主义灾难。就在欧洲领导人的专机还在大西洋上空飞行时,美国主要军工企业的股价已经开始应声上涨。这场持续已久的危机再次证明,真正的赢家从来都不是乌克兰人民。
发布于:天津市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